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 今日辟谣(2025年11月3日)

今日辟谣(2025年11月3日)

2025-11-13 09:57:21 [综合] 来源:布衣黔首网

图片

2025年11月3日

图片

  谣 言新疆天山大峡谷景区发生塌方?

图片

  真相:近日,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并配文称“天山大峡谷塌方”,辟谣引发关注。年月经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管理委员会核实,今日该情况不属实,辟谣相关信息系谣言。年月网传图片实为2025年10月24日,今日乌鲁木齐中佳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在天山大峡谷景区进入山沟1.3公里处进行山体排险作业时的辟谣画面。(来源:“新疆网络辟谣”微信公众号)

  辟 谣利用AI编造“2026年内蒙古通辽拆迁范围”相关不实信息,年月一网民被处罚!今日

  详情:近日,辟谣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“2026年通辽拆迁范围”相关信息,年月引发关注。今日经查证,辟谣信息发布者郎某系通辽市某房产公司销售员,年月为赚取流量,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故意编造“2026年通辽拆迁范围”的虚假信息并发布,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郎某予以行政训诫处罚。(来源:“内蒙古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”微信公众号)

图片

  误 区 使用保健品和偏方可以让白头发转黑?

  真相: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头发变白的本质,是毛囊产生黑色素的能力衰退或消失,这主要与遗传、年龄等不可逆因素有关,也可能与压力、饮酒、紫外线照射、环境污染、炎症、营养不良等因素引发的氧化应激有关。但无论哪种原因,毛囊和黑色素细胞一旦受损,都很难再恢复。

  市面上宣称“白发转黑”的保健品或偏方,不仅缺乏临床证据,使用不当还可能伤肝或加重脱发(例如生姜擦头皮会刺激毛囊,反而加重脱发)。不过,如果短时间内头发大片变白,或伴随脱发、头皮发白等症状,以及皮肤或其他身体部位出现异常表现,则可能与斑秃(俗称“鬼剃头”)、休止期脱发、白癜风、内科疾病、药物反应等有关,建议及时就医。待疾病治愈后,白发有可能随之改善。(来源:@科学辟谣)

图片

  通 报北京警方通报4起“净网—2025”行动典型案例

  详情:今年以来,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“净网—2025”专项工作部署,深入推进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,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谣言突出违法犯罪,持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。现通报4起典型案例。

  2025年3月9日,晁某(男,34岁)为博取关注,吸粉引流,编造内容“为救小女孩被撞”的谣言信息,称“3月7日21时30分,在通州区某小区附近,为救一名独自在路口玩耍的八岁小女孩,被车撞到胸部,女孩家属到医院给了钱就走了”,误导网民关注和讨论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晁某被通州公安分局依法行政处罚。

  2025年4月13日,宋某某(女,59岁)为博取关注,吸粉引流,在某短视频平台编造“北京大风天气,门头沟广告牌被刮倒砸死一人”的谣言信息,误导网民关注和讨论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宋某某被门头沟公安分局依法行政处罚。

  2025年6月18日,王某某(女,38岁)为博取关注,吸粉引流,通过某社交平台编造内容为“某网络公司开启大规模裁员”的谣言信息,该谣言信息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内传播扩散,误导网民关注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王某某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行政处罚。

  2025年9月至10月间,沈某某(男,38岁)因对自己所在单位工作安排不满,为发泄情绪,在某新能源汽车销售直播间内,多次进行辱骂谩骂,编造发布“十几辆车一起炸”等谣言信息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目前,沈某某已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。(来源:“北京网络举报”微信公众号、“首都网警”微信公众号)

  通 报近期微博已处理1200余个恶意挑动负面情绪违规账号

  详情:为营造安全、文明、和谐的社区生态环境,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秩序,微博积极响应中央网信办“清朗·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”专项行动要求,针对恶意挑动对立、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。近期,站方依据平台规则,共清理违规内容1.4万余条,对1200余个违规账号视程度予以阶段性禁言直至关闭账号处置。现公布4起典型案例。

  案例一: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

  累计处置相关违规内容1万余条,处置账号1千余个。其中,用户“江*特”、“以*龙”等多次借敏感社会热点事件污名化、标签化炒作,发布人身攻击内容,扫射攻击某一性别群体,挑动对立情绪,煽动群体互相攻击;用户“来**妹”等发布针对艺人群体的恶意人身攻击、侮辱咒死等极端谩骂内容,导致粉丝群体拉踩互撕,站方已予以阶段性禁言处置。

  案例二:宣扬恐慌焦虑情绪

  累计处置相关违规内容1869条,处置账号21个。其中,用户“猪*6”、“喜*错”等恶意虚构散布灾情、险情、警情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、炮制传播经济金融、社会民生、公共政策等谣言信息,站方已予以关闭账号处置。

  案例三:挑起网络暴力戾气问题

  累计处置相关违规内容3240条,处置账号13个。其中,用户“五*乐”、“你*熏”等在社会热点事件下,发布带有煽动性、过度攻击的不友善言论并号召网民对当事人进行网暴开盒,扰乱社区秩序,站方已予以永久禁言处置。

  案例四: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

  累计清理微博82条,处置账号3个。其中,用户“骑*哥”等鼓吹消极化论调,渲染颓丧消极负面情绪,站方对账号已予以阶段性禁言至关闭处置。(来源:“北京网络举报”微信公众号、@微博管理员)

图片

  来源: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

(责任编辑:百科)

推荐文章
  • 西藏山南在安徽推介文旅

    西藏山南在安徽推介文旅 中新网合肥11月6日电 (付敏)以“藏源山南 皖美相遇”为主题的2025年山南文化和旅游(安徽)路演推介活动6日在合肥举行。11月6日,推介现场展示的藏香。付敏 摄山南市,古称“雅砻”,被誉为“藏民族 ...[详细]
  • 英文原版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三度回归天桥带来经典传奇

    英文原版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三度回归天桥带来经典传奇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应妮)作为跨越三十九年的舞台传奇,英文原版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将于11月11日至30日第三度回归北京天桥艺术中心,为观众献上24场视听盛宴。6日在京举办的《剧院魅影》见面 ...[详细]
  • 英文原版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三度回归天桥带来经典传奇

    英文原版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三度回归天桥带来经典传奇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应妮)作为跨越三十九年的舞台传奇,英文原版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将于11月11日至30日第三度回归北京天桥艺术中心,为观众献上24场视听盛宴。6日在京举办的《剧院魅影》见面 ...[详细]
  • 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

    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应妮)“国史书写的‘温情与敬意’——钱穆《国史大纲》(简体字版)新书分享会”日前在京举办。在钱穆关门弟子辛意云教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东杰看来,“温情与敬意”是以开阔 ...[详细]
  • 蓝皮书:进博会助力全球数字贸易基建发展

    蓝皮书:进博会助力全球数字贸易基建发展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李京泽)上海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日联合发布《进博会蓝皮书: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(No.7)》。蓝皮书指出,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进博会”)助力 ...[详细]
  • 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

    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应妮)“国史书写的‘温情与敬意’——钱穆《国史大纲》(简体字版)新书分享会”日前在京举办。在钱穆关门弟子辛意云教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东杰看来,“温情与敬意”是以开阔 ...[详细]
  • 苏打绿阿龚,开了间“动物园”

    苏打绿阿龚,开了间“动物园”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(记者 王诗尧)“如果你要感受秋天,来北京一趟就对了。”10月中旬,从炎热的台北飞抵北京,阿龚瞬间被凉爽的秋风治愈。12年前,苏打绿发行《秋:故事》专辑,特意将秋天的代表城市选在 ...[详细]
  • 立冬时节话养生:为啥要喝羊肉汤?

    立冬时节话养生:为啥要喝羊肉汤?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(记者 上官云)“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”立冬,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它的到来,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围绕这一节气,形成了诸多有趣的民俗。比如 ...[详细]
  • 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

    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应妮)“国史书写的‘温情与敬意’——钱穆《国史大纲》(简体字版)新书分享会”日前在京举办。在钱穆关门弟子辛意云教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东杰看来,“温情与敬意”是以开阔 ...[详细]
  • 湖北傩面匠人:刀笔刻“春秋” 匠心守“傩魂”

    湖北傩面匠人:刀笔刻“春秋” 匠心守“傩魂” 中新网湖北鹤峰11月7日电 题:湖北傩面匠人:刀笔刻“春秋” 匠心守“傩魂”作者 申玉洁 梅燕 伍洋一大早,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下洞村79岁的刘学清就来到工作间,拿起刻刀在木块上“游走”。20年来,这位 ...[详细]
热点阅读